歷經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疫情延燒,我們不時皆應反思,如何才能建立起居家防護習慣,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是我們疏忽的細節;在整個疫情省思中,建立起我們應有的防疫觀念,嚴防造成二次疫情浩劫。

 

在這個階段,我們面對的是隨時可能重捲而來的疫情,或是疫情穩定後的後疫情生活。我們應該建立起日常防疫習慣,像是外出戴口罩、避免出入密集公眾場所、並維持社交距離(室外 1  公尺,室內 1.5 公尺),勿接觸和食用野生動物,勤洗手並且留意自我衛生習慣,到家後立刻更換乾淨衣物。從習慣落實防護,才是與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和平共處的相處之道。

而習慣的養成與落實,建議可以從基本的以下幾點做起:

1.出門在外,隨身攜帶口罩與消毒用品

根據新聞報導:「使用公廁洗手乳除去手上髒污,卻可能把病菌帶上身!平面媒體抽查高鐵、台鐵、百貨公司等六大公共場所廁所洗手乳送驗,結果半數以上都不合格。」建議如至人潮眾多的地方,請隨身自備酒精或隨身抗菌清潔液,並保持好社交距離,注意不用手觸摸眼、口、鼻,而口罩也務必確實戴好,不要將口罩拉往下巴處,這樣口罩上的病菌會沾黏到下巴處,一不注意就會吃進嘴巴裡。

 

 

 

2.外出回家,不將病菌帶進門

只要外出返家須更加留意如何才能不把病毒帶回家。建議可以在門口、玄關處自備酒精、殺菌清潔液等,到家第一時間換上乾淨衣物,把外出衣物反脫丟進洗衣機清洗,可將外出包放置玄關通風處。最重要的是,務必將使用過後的口罩,反摺確實丟進垃圾桶中。

 

3.落實洗手,防預你我

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呼籲:「務必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落實正確勤洗手,以及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,確保自身、同學及家人的健康。」洗手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來預防病毒,而大多數人常常因為忘記而忽略洗手的重要性,除了善用洗手正確步驟,「內、外、夾、弓、大、立、腕」, 也要記住以下幾點洗手的最佳時機。

(1)吃東西前

(2)如廁後

(3)咳嗽捂口或用衛生紙擤鼻涕後

(4)進出醫院時

(5)接觸嬰幼兒前

(6)外出返家

 

4.你知道病毒都潛藏在這些細節之中嗎?!

若家中有長輩、小孩者,定期居家環境打掃,可說相當重要。除了每天返家後的個人清潔,每週一次大面積清潔也不能偷懶,尤其像家中門把、座椅、電源開關、手機、甚至電腦鍵盤,這些手部常碰觸的地方,都潛藏著病毒危機,若不多加注意與落實清潔,很常忽略掉這些細節,而不小心將病菌帶進身體。市面上有多種抗菌清潔液可供民眾挑選,不論使用酒精或次氯酸水的乾洗手產品,都要注意是否會引起身體的過敏反應,因此建議家中若是有敏感的幼童、長輩,可選擇物理性低敏、不含香料、酒精的抗菌清潔液。

 

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疫情持續延燒,建議民眾需要更多耐心與毅力來落實以上基本防護,並且少往聚集的密閉空間,新冠肺炎(COVID-19) 的重症感染比例高於流感,若一旦出現發燒、下呼吸道乾咳、疲勞、有痰、呼吸急促、肌肉或關節痠痛、喉嚨痛、頭痛、發冷、噁心或嘔吐、鼻塞、腹瀉、咳血、結膜充血疑似症狀,請立即就醫。